您好!欢迎访问优利科(上海)生命科学有限公司网站!
全国服务咨询热线:

15021281375

当前位置:首页 > 技术文章 > 淋病奈瑟菌科普小知识

淋病奈瑟菌科普小知识

更新时间:2024-12-09      点击次数:102

淋病奈瑟菌俗称淋球菌(gonococcus )。1879年,德国医生阿尔伯特·奈瑟(Albert Neisser)首-次分离,是人类淋病的病原菌,引起泌尿生殖系统黏膜的化脓性感染,人类是其唯-一易感宿主。淋病是我国目前发病率最高的性传播感染。

(一)生物学性状

1.形态与染色 革兰氏阴性,球菌、直径0.6~0.8um,常成双排列,两菌接触面平坦,似一对咖啡豆。有菌毛,无鞭毛和荚膜。急性期病人的脓汁标本中,淋病奈瑟菌常位于中性粒细胞内(图9-7);慢性淋病病人则多存在于细胞外。tg2图9-7 淋病奈瑟菌形态A.阴道分泌物涂片(x1000);B.扫描电镜(x20 000)。

2.培养特性专性需氧,初次分离培养时须供给5%CO2。营养要求高,常用巧克力(色)血琼脂平板培养。最适生长温度为35~36℃,培养48小时后,形成凸起、圆形、灰白色、直径0.5~1.0mm的光滑型菌落。只分解葡萄糖,产酸不产气,不分解其他糖类。氧化酶试验阳性。

3.抗原结构与分类 淋病奈瑟菌主要抗原分三类。(1)菌毛蛋白抗原:有毒菌株有菌毛,有利于黏附在细胞表面,可抵抗中性粒细胞的杀菌作用。(2)脂寡糖抗原(LOS):由脂质A和核心寡糖组成,与其他革兰氏阴性菌的LPS相似,具有内毒素活性,易发生变异。(3)外膜蛋白抗原:包括PI(Por蛋白)PII(Opa蛋白)和P(Rmp蛋白)。PI是主要的外膜蛋白,占淋病奈瑟菌外膜总重量的60%以上,是该菌分型的主要依据,至少分为18个血清型。

4.抵抗力淋病奈瑟菌抵抗力弱,对热、冷、干燥和消毒剂极度敏感。

(二)致病性

1.致病物质

(1)菌毛:淋病奈瑟菌进人尿道后,通过菌毛黏附到柱状上皮细胞表面。

(2)外膜蛋白:PI可直接插人中性粒细胞的膜上,破坏膜结构的完整性导致膜损伤。PI分子参与淋病奈瑟菌间以及菌体与一些宿主细胞间的黏附作用。P亚则可阻抑杀菌抗体的活性。

(3)脂寡糖:LOS能与补体、IgM等共同作用,促进局部炎症反应。此外,L0S 与人类细胞表面糖脂分子结构相似,可逃避机体免疫系统的识别。

(4)IgA1蛋白酶:能破坏黏膜表面存在的特异性IgA1抗体,降低黏膜免疫作用。

2.所致疾病 

人类是淋病奈瑟菌的唯-一宿主。淋病主要通过性传播,病原菌侵人尿道和生殖道而感染,其潜伏期为2~5天。成人感染初期,一般引起男性前尿道炎,女性尿道炎与子官颈炎。病人的典型症状有尿痛、尿频、尿道流脓或官颈可见脓性分泌物等。如进一步扩散到生殖系统,引起慢性感染,男性发生前列腺炎、精囊精索炎和附睾炎;女性出现前庭大腺炎和盆-腔-炎等,是导致不育的原因之一。当孕妇患有淋菌性阴道炎或子宫颈炎时,经产道生产可导致婴儿的淋球菌性结膜炎。

(三)免疫性

人类对淋病奈瑟菌的感染无先天抵抗力。多数病人可以自愈,并出现特异性IgM、JgG和分泌型IgA抗体。但感染后的获得性免疫不持久,再感染和慢性病人较普遍存在。

(四)微生物学检查法

取尿道口脓性分泌物或子宫颈口表面分泌物直接涂片,革兰氏染色后镜检,在中性粒细胞内发现革兰氏阴性双球菌,有诊断价值。淋病奈瑟菌抵抗力弱,标本采集后应注意保暖保湿,立即送检接种。标本接种在预先加温的巧克力(色)血琼脂平板,培养的最适温度为35~36℃,在5% CO2下培养36~48小时,菌落涂片、染色,镜下呈现革兰氏阴性双球菌即可诊断。还可挑取可疑菌落进一步作氧化酶试验、糖发酵试验或直接免疫荧光试验等确证。

(五)防治原则

开展防治性传播感染的健康教育,是防控淋病流行最重要的措施。对淋病病人及其性-伴侣同时治疗,治疗可选用头孢曲松、头孢克肟、大观霉素等药物。目前尚无有效的疫苗。

优利科(上海)生命科学有限公司
地址:金大公路8218号1幢
邮箱:1431486511@qq.com
传真:
关注我们
欢迎您关注我们的微信公众号了解更多信息:
欢迎您关注我们的微信公众号
了解更多信息
Baidu
map